方塘大讲堂丨袁牧:避免低端化才是西藏旅游的方向
文丨袁牧(方塘智库学术委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
西藏在中国是一个很特殊的省份,这是其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宗教信仰决定的,再加上西藏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国家对其也有特殊的治理政策。
西藏和国内其他省份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其自身“造血”能力或者说其自身经济发展能力是相对偏低的,主要是靠中央和外部的资源来扶持,中央转移支付占其GDP的比重相当大。
西藏本地产业的发展相对薄弱,其第一产业中农业的占比很小且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区,西藏的第一产业主要是牧业,至于工业基本没有。实际上,西藏的现代化之路是从60年代土地改革之后开始的,从这之后很长一段时期西藏的产业发展都比较弱。
但是,西藏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而闻名于世界,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对于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有极强的吸引力,发展潜力巨大。所以,把旅游产业作为西藏的支柱产业来发展来扶持是明智的也是必须的,既能扩大西藏的对内对外交流,也能实现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1
具有世界唯一性的文旅资源
旅游想要作为产业成为某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丰富的资源禀赋。从这个角度来看,西藏的旅游资源和国内其他省份以及国外很多地区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世界屋脊”、“高原雪域”、“神山圣湖”等等,在世界范围内都具备唯一性,西藏应该也是国内旅游资源最丰富最强的几个省份之一。
首先说自然资源,环顾国内自然风光旅游产业和景区可以发现,发达的产业和景区所在地实际上都跟西藏有关系,它们基本上都处在青藏高原或者青藏高原边缘范围之内,比如九寨沟、滇西北。
这也很好理解,就自然资源禀赋而言,好的山水资源基本上都在地质发育比较年轻的地理环境内,青藏高原就是如此,其自然历史发育极其年轻,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轻而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紧密结合的自然地理单元,地理位置尤其独特,所以自然资源禀赋非常好。高山、峡谷、冰川、河流、森林、草原、苔地,这些资源特别丰富,比如“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高耸入云,因为人迹罕至,所以保存的很好。
西藏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雪山冰川、高原湖泊再加上奇特的高原生态系统,这些资源在国内其他省份和地区都是没有的,“地球第三极”西藏具有生态观光、科学考察、登山探险等极高的旅游价值。
然后是人文资源,青藏高原特殊自然环境下的人类活动和人文景观是“地球第三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造就了西藏独特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西藏是藏民族文化的中心,藏族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建筑形式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明显区别于内地和周边地区。
而从佛教的流传来看,藏传佛教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分支,不仅在西藏流传,在很多其他地区也有流传,比如说内蒙古。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西藏都是政教合一的,一直到60年代才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所以藏传佛教的传承是较为完整的。
说到政教合一,就不得不说拉萨。拉萨和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是不一样的,她是一个神权至上的城市,与其说“拉萨是人的城市”倒不如说“拉萨是神的城市”。自古以来,拉萨的常住人口大致分两种,一种是神职人员,另一种就是朝圣者。拉萨一直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社会,布达拉宫始建于松赞干布之手,清朝顺治二年,顺治帝正式册封达赖五世罗桑嘉措为"达赖喇嘛",承认达赖喇嘛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布达拉宫也就此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内里供奉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
布达拉宫
所以说,布达拉宫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庙,再加上藏传佛教圣地大昭寺,拉萨就是围绕着这些寺庙宫殿而建,在神职人员的统治下,成为了一座“在云端”的城市。
2
任何旅游开发都必须以保护为前提
西藏自治区绝大多数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生物生产力低下,人类活动过多,将很容易对生态资源造成破坏;即使是气候条件较好的藏东南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很弱,在外界压力下极易受到破坏且不易恢复,尤其在游客集中而容量较小的旅游点危害更大。
西藏自治区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体系,对旅游所带来的外部文化的冲击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但这种抵御能力是有限的,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旅游活动的开展会一定程度上加大文化趋同的压力。
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可能会造成传统农牧业的衰落。在高山雪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下孕育的独特人文风情所培育成的人文生态,也很容易受到旅游现代化的侵蚀。
西藏自治区任何旅游资源的开发都必须以保护为前提,西藏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多为世界级垄断性资源,是全人类的财富,必须加以保存和维护;而且由于西藏的资源都比较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
西藏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要加以保护和维护
比如西藏的苔原地带,是经过上百年时间形成的,这些地表青苔一旦被破坏,想要恢复需非常长的年份积累,这对于当前西藏旅游产业的发展基本上是毁灭性的打击。
而且,一旦旅游资源遭到了破坏,旅游的长远发展便无从谈起。所以,西藏所有的旅游开发行为都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在保护中进行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旅游开发是对旅游资源保护的一种有效途径。西藏自治区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保存和维护不能只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是应该同时多利用旅游的开发,实现部分资金自筹,从单纯的输血式的保护模式,发展到造血式的保护模式。以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促进资源的保护。
3
旅游要面向国内外“三高”客源群体
西藏旅游资源的承载力相对较低,一旦被破坏极难恢复。客观来说,西藏不是一个花很少的钱就能去的地方,西藏无法承载过多的游客到这里,这会给西藏的自然环境还有人文生态带来过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对于西藏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西藏有很多很自然的环境,人为的因素一旦介入之后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变化,会打破这片自然环境的平衡,可能造成生态灾难。
在这种情况下,西藏的旅游发展带有跟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样的特质,那就是西藏旅游发展的市场必须定位于中高端客源市场,也就是要面向国内外文化素质高、收入高、旅游经历丰富这样的“三高”客源群体,以较快速度步入高效益、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文化旅游已经是世界旅游的热点
高端旅游,就是要以高端的生活品质、高端的旅游产品来吸引更多的高端游客前来消费以获取更多的收入。在方法论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要以产品为导向,以高端的产品体系来吸引高端游客,这种战略不是以游客量取胜,是以游客消费量取胜。高端的旅游实际上就对应着高端的产品开发方式,传统的、低端的组团“上车睡觉,下车看庙”观光式的旅游在西藏是不合适的,应该开发出一些多样化、特色化、自主化和定制化的中高端旅游产品,比如登山、探险、生态、度假、养生等等这种方式的旅游产品,形成多元化产品体系,再配以高端的出行方式,比如支线航空的方式。
其二,要以市场为导向,精准定位高端客源市场。进藏旅游的境外客源主要来自于北美、西欧和东北亚,这些区域发达国家云集,旅游需求旺盛,而国内则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为中心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为主要客源地。因此,高端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应针对以上国内外主要客源地,针对特定的客源群体结合全媒体营销方式实行重点推进。
其三,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的生态敏感性,加之高原生态和人文环境的脆弱性,使得资源保护成为旅游开发的前提。旅游项目的类型、旅游活动的强度、游客的组织与管理,都必须以环境承载力为依据,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游客量,避免造成建设或者人为的破坏。
其四,开展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文化旅游已经是世界旅游的热点,尤其是神秘的、特色鲜明的东方文化,极具吸引力。要从人文角度深入发掘藏民族文化的内涵,以文化价值极高的建筑为核心去讲一个好故事,比如藏王庙、大昭寺等藏传佛教寺庙,这样即避免了过度的建设开发造成破坏,又能从源头上控制了客流量,因为能欣赏有兴趣欣赏高品味文化的人群毕竟是少数,正所谓“佛渡有缘人”。
大昭寺
其五,对西藏旅游自身高端品牌形象的打造。将西藏壮美的高原生态环境和深邃的藏民族文化相融合,拔高西藏旅游资源丰富的内涵和独特魅力,塑造西藏最突出、最独特的高端旅游品牌形象,突出垄断性的品牌产品。西藏特有的高品质旅游资源造就了西藏高端的垄断性旅游品牌,要突出产品资源的独有性、唯一性、高端性,形成唯我独有的旅游品牌。
相关阅读